從民國84年10月底第一次到泰北,12年來,這是第七次走進難民村了。以前進難民村,總是先定好了計畫,知道自己要見的是哪些人?要做的是哪些事?只有這一次,藉口是帶詠黛見見我所熟知的一些人、事、物,事實是,仍想找個理由,跑跑泰北,看看難民村這些年的變化,是不是教人安心、讓人欣慰。
自從台灣發起『送愛到泰北』,從半官方的救總到許多民間團體,30多年來持續的關懷及協助,難民村的環境自然有著大幅度的改進。但最大的改變卻是來自泰國官方的政策。從雷厲風行的禁毒政策,並開放禁制行動的難民村到發展觀光的自治村,孤軍及其後代的生活有了180度的轉變。
於是,曾經的荒山野嶺,如今種滿了茶樹、果樹;曾經被禁止教學的中文學校,如今成了官方認可的中文補習學校;破敗的茅草屋全都改建成磚瓦房;除了大家耳熟能詳的美斯樂有了7-ELEVEN外,其他稍大一點的村子也都有了民宿、餐廳、甚至卡拉OK。而孩子們,如果環境許可,也都可以走出自治村,到大都市裡正常的上中學、上大學、工作、成家。
這樣的改變何止教人欣慰?我的泰北行根本就是一次愉悅的渡假之旅。但正因為有12年變化的比較,有些成功的範例,簡直叫人感動。
行程的最後第二天,我努力說服詠黛到一個她完全沒有聽說過的一個村子去,見一個對她來說是名不見經傳的一個中年人-李開明,理由是他是團結所有難民村中年輕人互相往來、互相善意交流的靈魂人物。詠黛對他的採訪滿意極了。我卻對鄰近的茶房村的光復中學有了極深刻的印象。
光復中學的校長顏協清不過40左右,初中程度,談不上有什麼好口才,但光學校的建築之多、之好就叫我們大為驚異。
我們好奇他是如何獲得這麼龐大的資源,可以在需要不停剷山整地才能蓋教室、校舍的地方蓋起9棟大樓,且第10棟樓還在進行當中。他說:「為了對贊助的人負責,我的每一項工程都抓緊預算,從訪價到施工,全部親自掌控,一毛錢都不浪費,結果讓贊助的貴人們十分滿意,資源就如此源源不絕的進來了。」
蓋好了大樓,孩子們的教育成果呢?拘謹的顏校長笑了:「台灣有很多退休的老師到這裡義務的服務,甚至不辭辛苦的為孩子們補課,讓學校一千多個孩子都能受到完全的關注,成績都還不錯。」
「所謂的關注是?」
「中文學校本來只教中文。但有些孩子的英文或數學或其他學科不懂或是完全不會,這些老師就會主動的找時間為他們補課。」
「所謂的找時間是?」
「孩子白天上泰文學校,晚上上中文學校。除了國定假日,我們運用所有的空檔時間,包括中秋節的白天,為孩子加強課業,一直教到認為他們已經理解為止。」
聽起來顯然這個校長是認真的在辦學。但更精彩的是來自大連的蕭老師說的一番話,她說:「我本來只想在這個學校呆一年,可是校長實在太認真,很不忍心看到他這麼辛苦,就這麼,這一呆,已經五年過去了,但值得。」
「校長怎麼個辛苦法?」
「學校200多個孩子住校,校長每天在孩子還沒起床前就到學校來,看孩子起床、吃早飯;用專車送孩子到泰文學校上課,晚上再接回光復學校上課,不等孩子就寢完畢,不會先回家的。」
「校長會不會把課業看得太重了?讓孩子承受太大的壓力?」
「在泰北,我們可是一個有社團活動的學校哩,文的武的,看孩子性向囉,他們可都開心的很!」
的確是,即使正是泰國的學期中假期,我們仍聽到孩子們的朗朗讀書聲,球場上有孩子在奔跑,而西洋樂社團則正用著不完全正常的樂器演唱著黃品源的(小薇)。我不得不心神嚮往,羨慕這些孩子能夠有這麼一個好學校、好校長和一群好老師陪伴他們成長。而這一切的成果,只是因為校長有心,他的誠懇經營,獲得了大家的信任與肯定,他成功了嗎?我們如是覺得!他卻謙虛的說:「還早還早!需要努力改進的地方還很多!」

小華2006/11/12寫於台灣家中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thebesthous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