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自大陸義胞落居泰北,為傳承中華文化,無不設法借地設校。位居清萊府的茶房村亦於民國47年,在創辦人康良惠先生的鼓勵下,村民同心協力,以茅草搭建教室,開辦光復國小。民國50年3月20日正式向中華民國僑委會登記立案。

    民國64年,泰政府嚴禁開辦華文教育,學校無奈,只得在山神廟、基督教會、觀音寺、清真寺、青年會等地方分散教學,讓華文教育得以持續不斷。

    民國72年,村民為提升青年教育水準,在得到僑委會及中華救助總會協助下,興建教室、製作課桌椅,增辦初級中學。

    民國83年,本校永遠董事長真頓大師因為學校欠缺集會場所,向世界佛教華僧會淨心長老請求,獲建「白聖大師紀念禮堂」;88年增建「教師會館」,解決教師及外地生住宿問題;同年建「淨心長老教學大樓」、91年建「菩提教學大樓」,民國94年,在淨心長老、真頓大師、法照法師及各方善心人士的支持下,興建兩棟男、女宿舍及教師宿舍3棟;98年建成「淨覺大禮堂」,硬體設施大致完備。

    民國89年,為使學校教育能獲得泰國政府認可,正式向泰國政府民校廳申請立案獲准,成為泰北第一所合法華文學校。

    本村青年在得以接受泰文高中教育後,相對冀求能獲得華文高中教育學程。在得到僑委會的認同、國際合作發展基金會(ICDF國合會)的師資支援、菩提文教基金的鼎力襄助,於民國93年3月15日增辦高級中學。

    本校自幼兒園至高中,為一完全高級中學。多數學生雖來自清貧家庭,學雜費仰仗菩提文教基金及各方善心人士的資助,但學生成績表現優異,除於民國97年榮獲泰國教育部頒發『教學技術特等獎』、98年獲泰國教育部頒發『教學質優特等獎』外,4年來回台或在泰就讀大學學生已逾百人,且多數成績穩定向上,足證在光復所受華文教育根基札實,對學生未來發展,無可限量。

    光復中學能有今日的面貌,校務得以蒸蒸日上,要感謝的人實在太多。除中華民國政府、國內外各善心團體及各界愛心人士外,尤其是淨心長老、真頓大師,真是我們茶房村的活菩薩。他們的慈悲、辛勞,換取學子們的成長、進步。沒有他們就沒有今日的茶房村,更不會有欣欣向榮的光復中學。

 

 

                 3/17/2011劉小華改寫於泰北光復高中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thebesthous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