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寫這篇文章時,我人已經回到台灣一個多月了。為什麼還要用這個標題?因為事情的發生是在我離開前不久的一個承諾,我在台灣等著承諾的被實現,實現承諾是應該的,意外的是:承諾之外的發生,就像天女散花一般,得到潤澤的顯然不只一所小小的山區小學而已。

   郭修敏女士是我在一個被安排的活動中認識的一位女企業家,從台灣到曼谷發展有十數年了吧,如何成功?有多成功?我其實沒放在心上,只知道她是一位捨得的人。

   我到清萊機場接她到學校開會的路上,兩個女人一見如故,除了跟她說明泰北一般學校的近況外,有些特殊的事件不免要提出來作為佐證。

   泰北山區少數民族學習華文的人數有逐年增加的趨勢,一是對孩子未來的發展大有幫助,二是許多善心人士認助孩子受教育並沒有嚴格區分他是不是華人?因此,許多家境貧困的山民只要肯把孩子送進華文學校,學校大多也會為他們設法找尋認助學費的善心人。

   象苗小學的校長是阿卡族人,自稱沒有受過教育。他在萊掌種植咖啡,小有一點點積蓄後,把咖啡園勻出一塊地,辦了一所華文小學,學生也幾乎都是附近的少數民族。我去過幾次,學校的確簡陋,但象苗咖啡跟李校長的笑容是讓人印象十分深刻的。

   去年底的一個星期天傍晚,李校長送他在光復就學的女兒回來,我因為他就讀高二的女兒沒繳學費,原來的認助人發現他是象苗校長女兒後停止了對他學雜費的資助,作為曾經是高二班導的我,除了跟校長打招呼,自然也很關心象苗目前的狀況。

   一個黝黑的中年男人說到全校30多位學生只有8位交得出學費,他幾經掙扎,不想把教育的志業放棄了,痛下決心,只收每人100泰銖報名費,所有學生學雜費全免,看自己能撐多久?

   我把這個故事告訴修敏,她問:「一學期學雜費多少?」「800。」「30多人也才2萬多而已啊!我認。」

   她認了一整年全校學生的學雜費,是不是因為有人認學雜費了,有些棄讀的孩子又回到了學校。我在台灣看著她在泰北各學校間穿梭,看到她也捐錢給另一所我深知十分窮困的山區小學,心中感慨好深。

   一個來自台灣,在異國打拼的女人,以工廠為家,卻心不疼、手不軟的送愛在泰北,我不知道她的財力有多雄厚?只知道,她的慈悲心將為多少孩子帶來美好的未來!

 

 

                       小華2014/3/10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thebesthous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