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
家,上次在家裡吃飯是什么時候,我也忘了,只記得每次吃飯都等不及的想要快點開動,但又要等父親到位後才能開始動筷子,身為老末的我當然是常常滿碗都是菜,朦朧的記憶裡滿滿的幸福。母親是位很講究的慈母,凡事都要經手過才能安心,尤其是燒飯這檔事,也因為這樣常常把自己困在家務裡。還記得有一次姐姐煮飯時把水加太多,結果飯就變得稀稀
目前分類:來自泰緬的兒女們 (169)
- Mar 31 Mon 2008 07:56
家
- Mar 25 Tue 2008 08:48
我們終於有了家
小學的時候,老師為了訓練同學的思考能力,常會帶同學玩一個「接故事」的遊戲。我呢?不必考核大家的思考能力,但想挖掘大家心底的感受,把心情表達出來,說說對「新家」的感覺。
昨晚,我們第一次在辦公室開會;第一次在辦公室用餐,看到有同學在留言袈裟上貼了「真的有個家了!好好!」;看到還算寬敞的廚房擠滿了嘻嘻哈哈的同學,一起準備晚餐、一起共進晚餐,感覺真的好好!
- Mar 18 Tue 2008 16:54
玫瑰
![](https://imageproxy.pixnet.cc/imgproxy?url=https://f4.wretch.yimg.com/thebesthouse/3/1055506150.jpg&width=480&height=685)
家裡有一幅畫,是將近十年前了吧,國際特赦組織台灣分會在一次義賣場中,當時的理事長蔡明殿先生看我對那幅畫的感觸頗深,要當時任理事的我捧場把他買下,我ㄧ口答應,不想十年後的今天,他帶給我的感觸依然深刻,也正是激勵目前身分問題尚未解決的難民朋友的適當圖像。今天正好看到適當的地點,準備簽約成立辦公室,這幅畫,我決定捐出,作為每個朋友一進辦公室,第一眼就能看到的圖像,也看到我們的企求與自我激勵的目的。
- Mar 15 Sat 2008 15:42
澄清
劉姐—一位已經很疲憊,仍擁有燦爛活力笑容的人。劉姐可以就此不管,一走了之,因為這不是劉姐的事,更不是劉姐的身份證;卻是劉姐的心。
2007年的6月份,我接下了這份「工作」。以為這一切會在9月份結束,向來精打細算的我,看看存簿裡的數字,不工作的維持三個月生活是沒問題的。只是沒想到,這一開始,至今還沒結束。
- Mar 14 Fri 2008 16:09
美萍與我
有同學用一篇童話故事隱喻自己對「家」的灰心,我做了回應,卻不覺得有把話說明清楚,可能解不了同學的疑慮,對國王、王后、嬪妃的角色產生,也該有個明白的說法,這個家才有可能在正常愉快的狀態下長長久久的持續下去,讓這個家成為避風港,提供安全的歸屬;也是築夢的基點。
去年(2007年)5月16日,在台北228紀念公園見我所謂的第三批泰緬學生,應該超過百來人了吧,我真的有點頭痛。不是說自己的立場已經不宜再幫泰緬難民爭取國籍了嗎?可是這一佰多個無國籍的孩子的未來怎麼辦?不是已經答應要到光復中學去當副校長的嗎?那也是一項承諾啊!可是,就在公園向同學解釋問題癥結點的同時,看到同學一臉疑惑的表情,我就下定了決心:先把這件事處理完再說吧!
- Mar 09 Sun 2008 17:49
早來的道別 -悼祭龔團長承業先生
「龔先生走了!」
接到救總林組長告知這個消息時,腦子裡想的是:「怎麼可能?不是才見過,不是準備商量一起去泰北訪查最貧困小學的計畫嗎?」腦子裡的念頭還轉不過來,心裡已經開始刺痛:「怎麼可以啊?你還有事想做、要做、正在做。你的計畫、目標、理想。怎麼就丟手了?怎麼捨得忍心啊?就這樣丟手了!」捨不得的應該是龔先生的笑容還留在腦門上,人就竟然如此走了!
- Feb 23 Sat 2008 23:35
2008世紀祈願---傳遞綠色幸福角落影展
2008世紀祈願---傳遞綠色幸福角落影展
緬華移民在台北縣中和形成具異國風情的生活聚落-「緬甸街」,但一般民眾所知仍有限,此次透過英美導演的紀錄片與熱門緬甸電影並邀請國內知名導演導讀座談,以認識緬甸文化現狀,一同來揭秘緬甸今昔。
- Jan 31 Thu 2008 10:15
面對人生
面對生命,我總是生老病死的,輕輕帶過,彷彿說得簡單,活得就可以簡單的快樂。我很少去回憶成長的過程,尤其是童年,可能童年理應是很美好單純,不希望歷身其境的痛苦去破壞童話裡的童年往事,久了、長大了,也忘了分享童年趣談這事兒了。痛苦,其實是說不出口的;這感覺,就像被家暴打得傷痕累累的人,瘀青流血的皮肉疼痛,比不上如玻璃般碎裂的心痛,再拚湊也無法完整了。感性的人,會將這顆心當作生命中最美的裂痕,用缺陷美去記憶,理性的人會將這顆心當作是生命中最佳的警惕,用同理去記得;不論理性與感性的選擇,都是經歷痛苦後的領悟,而任何領悟,都不容易啊!
人必須常常在事與願違的失望中,調整自己,才能找到方向;而出口,像彎曲的山路,有時是變幻莫測的滂沱大雨,有時不停的稀稀小雨,這兩種情況一樣的磨人。而像我這樣貪心的人,總希望下的是滂沱大雨,如有幸逃過,可以知道被大雨沖刷後的地面,連塵埃也一併洗淨了,不會有路滑的危險;相對細小的雨,就比較不喜歡了,不夠痛快,也不夠灑脫,常會拖泥帶水的留下污泥,使得路更滑,更無法前進。可命運,又豈會讓人隨心所欲呢!
- Dec 09 Sun 2007 17:48
哪個國家愛過我
數十年後,孤軍二代紛紛成家,其三代也多已成年,但無任何的身分證明讓孤軍三代仍處於生活黑暗的角落裡,無身分之困擾更讓孤軍後裔沒辦法獲得或享有當地的教育社福保障和隨時面臨著任何可能的風險。然孤軍獨民皆體認教育乃後代永續發展之基,尤中華文化之延續,斷不可廢,乃在異域險境的環境裡集合大眾之力,買地興學,孤軍獨民中有文化者自任教職,雖茅屋之學堂,學淺之師資,但仍不影響其學習中華文化之動力、沐浴中華文化之春風,孤軍後裔在此找到了一個心靈之寄託,從此青天白日三民主義成了一幅他們永遠忘不了的畫像深植記憶深處。80年代,適逢僑教政策開放,台灣政府以海外回國僑生之名招收孤軍子弟來台念書生活,大批華裔子弟趁此熱潮遠渡至台,雖無任何異域之身分,但來台後皆以回國之名義拿到屬於自己人生中的第一張通行證。
近年,僑教政策緊縮,孤軍後裔來台之困境增加,來台後面臨之問題更多,學業生活工作的問題考驗著這批後期來台的孤軍子弟。因環境問題學業先天不足、因生活問題必須自力更生,種種的問題讓孤軍子弟幾乎適應不良。然更迫切的問題是自己毫無任何真實身分,讓自己成了一個漂泊來台的孤兒。當初在先輩們那份中華文化必須傳承的理念、那份為了家人期望和自己未來理想抱負、那份從小深植心靈深處對中華民國的歸依感及那份更想回到母親懷抱般的熱誠,讓我們的來台過程遺留下以無國籍身分買當地身分證辦護照或直接買假護照來台的問題,也讓我們或許做出了我們人生中第一起的錯事。但更讓我們無奈的是當初的「回國留學」,使我們現在淪入了一個「數載離家何時還,星月牽線訴思念。夜來幽夢父母顏,覺醒惟有淚滿面」的處境。
- Dec 07 Fri 2007 09:20
那一雙年輕但粗糙的工人的手
有天,陪剛下班的朋友到公館逛街,買表妹的生日禮物。帶著他們稍稍逛了一下由之前「金巧思」改裝的小百貨,因為價格與裝潢的亮眼會刺傷人,我們走得很匆促;走出多個零的百貨店後,心裡才感覺踏實。
後來,我們走進一家平價的服飾店,挑了送表妹的圍巾,付錢的時候,朋友臉上隱約有股害羞的靦腆表情,我往他手一看,他不好意思地說:「靠勞力和雙手吃飯就是這樣,手又粗又丑,根本見不得人」我聽了,心揪住片刻,不敢有表情在臉上,只能淡淡回了一句「那會啊!」心裡該死的想,那的確不是28歲的手;乾裂的手指,洗不掉的油漆,黑色的指甲,這樣的手,不容易流血,因為手皮被硬哽的繭包圍,組成堅硬的保護膜;是保護,也是傷害!
- Nov 24 Sat 2007 08:32
我們不是壞小孩
9月13日我們在法律扶助基金會的安排下,跟僑委會等相關單位,針對泰緬地區無國籍僑生事件始末進行會談,聽到僑委會副委員長所認知的緬甸僑生,除了休學、退學再也沒有其它的印象,坐在台下靜靜寫著記錄的我,心痛讓顫抖的手寫出了歪曲字體,像極了緬甸僑生被扭曲的心情。
近年來,台灣僑教界都針對緬甸僑生的休學問題做了大肆宣導,不時看到緬甸僑生「集體休學」的校區報導,其中以銘傳大學和暨南大學出現「集體休學」的狀況最為嚴重。僑教界防止僑生休學的辦法,除了規定休學者出具回國機票外,就是再硬生生的規定法令,今年更訂出「自97年起,持畢業證書欲申請居留延期之畢業僑生,如曾有辦理休學、退學及延長畢業之情形,將不予核准居留延期。若未曾辦理休學、退學及延長畢業,可申請延長至次年6月底。」這樣的政策,真的減少了同學休學率嗎?凡到出現更多「非法居留者」。問題的解決方式,如果不能根本同治,法定只會定出更多的問題。
- Nov 20 Tue 2007 09:15
孤軍三代世界角落縮影(五)
民國92年,我升大四,面臨著畢業的問題,但這時的我卻開始迷惑起來。本該高興可以畢業,可以開始分擔家計的我,卻因為政府的片面政策而也影響了我原先的生涯規劃。國籍法第三條隨著民國90年增修附加但書而讓我入籍的條件變成夢想,當初學長姐們住滿五年即可歸化入籍的申請案件到民國91年後就不再受理,也就是說民國86年以前入台者才符合申請資格,申請時間也只到民國91年,此後住滿五年的條件就不再包括學生在學期間的居留效期,這一小小的附加但書也因此綁住了我想自由飛翔的翅膀。此外,入出國及移民法第16條第二項雖然也有規定相關可入籍辦法,但那也只針對民國88年5月21日入出國及移民法通過前的入境台灣者,也就是說民國88年5月20以前入台者才符合申請居留資格,很不巧我的條件又因晚入台一年而差了那麼一點,所以在這種種情況下,我必須再重新思考我的未來路線。於是民國93年,我本該大學畢業的一年,卻因自己對未來的迷失而決定延畢一年,但這一年又陸續發生很多事迫使我大學修業年限再往後延。民國93年,我因延畢每學期只需修一門課時間方面就非常充裕,這一年我準備把時間用在工作上,就開始去很多公司面試應徵投履歷,當主管看到我學歷覺得還不錯想要錄取時,卻因沒有中華民國身分證而沒法錄用,因為主管覺得花很多時間培訓後卻要離開台灣或無法幫公司工作時,他們又何必來浪費時間聘僱培訓你。雖然就業服務法有規定外國人就業的相關辦法,但首要條件是每月薪資需達新台幣48000元,但按照台灣國科會薪資標準,碩士畢業每月薪資也才35000元新台幣左右,試問有哪一間公司願意付這樣的薪資給一個剛大學畢業的大學生。另外在同一年,我的緬甸護照到期必須要去延期,但這一年緬甸政府改變往年護照延期的收費標準,這一年只要來台滿四年者皆需花5到6萬新台幣才能完成延期,這收費金額比往年上漲了五倍,想想對一個只是學生身分且需自立更生方能完成學業的我來說,這一筆錢根本拿不出來,只好想辦法找可以護照蓋假章的仲介以方便自己繼續在台完成學業,於是自己本來緬甸當地簽發的護照卻因緬甸政府對延期護照採高收費下被無奈的變成連要拿著這本護照要回到原發照國國家都回去不了。此外這一年,父親生意失敗,家裡的環境也更加比往常艱辛,這許許多多的因素混合在一起,讓我未來的路更不知要走向哪裡,台灣沒辦法居留,緬甸也回不去,諸多雜亂愁緒加上經濟因素下在民國93年我決定休學一年。但目前時間又過了三年,我還是在原地徘徊打轉找不到方向,現實的問題還是存在得不到解決。沒有那一張薄薄但可以證自己的通行證,我們還在循環著那三代都無法結束的悲劇腳步;沒有那一張薄薄的身分認同,也讓我們的學業、愛情、事業通通沒辦法去珍惜和把握;沒有那一張薄薄的身分認同,我們不知要走向哪裡回到哪裡,也讓我們感受到生命不可承受之重。看看台灣人民希望加入聯合國的心情,我們的心情卻要顯得更加沉重。台灣沒法加入聯合國乃是國際現實加上歷史抉擇的錯誤,而我們卻是大時代悲劇下被犧牲的一群。但我們沒有埋怨我們不能像本地學生一樣享有助學貸款的優惠好讓我們的學習壓力可以減輕;我們也沒有埋怨我們的僑生身份而非外籍生身份而讓我們的經濟壓力沒法能有所舒緩;我們更沒有埋怨自己是非邦交國學生而使我們沒有多少權益可以享受,因為我們不能選擇祖先、不能選擇自己的出生、更不能選擇自己的國家,我們注定是到處漂泊流浪世界角落卻找不到安身立命的過客,因為我們身上被下了魔咒,那一道讓我們孤軍三代都挣不脫的桎梏枷鎖。有人說「窮不過三代」,我們當然也不相信我們的宿命會永遠如此,但找不到歸宿的現實卻一直在輪迴著不知何時才能解脫。這時「亞細亞的孤兒」這首歌或許已不足以表達我們的悲情,更比較貼切我們處境的最佳寫照或許是另一首「鐵窗」:
我的心早已經一片黑暗 再沒有什麼是可以點燃
- Nov 19 Mon 2007 06:46
孤軍三代世界角落縮影(四)
- Nov 18 Sun 2007 22:14
孤軍三代世界角落縮影(三)
- Nov 17 Sat 2007 17:42
孤軍三代世界角落縮影(二)
- Nov 16 Fri 2007 18:15
孤軍三代世界角落縮影(一)
文傑的部落格是:http://www.wretch.cc/blog/wenjetyan
- Nov 09 Fri 2007 07:06
讓智慧在關懷中成長
阿傑的留言跟回應好像大不一樣了!留言中有了體諒、關懷與痛心,如果回頭看看半年前的反應,桀傲不馴不正是阿傑的標準形象?阿傑有驕傲的理由,卻不是我喜歡的阿傑。我曾問過自己:阿傑錯了嗎?還是我們的錯造成阿傑踞傲的態度?改變不是說教就能完成的任務。讓環境帶領他吧。當然,需要讓他學會用心,用心看待所有的事物,重點是『人』。
我想到有許多人沉迷參與公共事務,並且把它當成是一種責任。它的確是一種對社會負責的任務,從參與中得以接觸、深察、了解、選擇、評斷。我卻在公共事務的參與中,得到省思的機會跟經歷的磨鍊,更多的認識是世界原來如此多樣!我因此而自覺渺小!渺小到必須打開心胸,傾聽聲音以外的生命,不管是哭泣或歡愉,只有貼近心靈的深層,才能看到自己生命的著力點。而這個著力點,我今天也在阿傑的身上看到了。
- Nov 04 Sun 2007 02:53
「泰緬無國籍難民 無根!絕路?」記者會照片紀錄
2007年11月2日早上十點整,於國會辦公室大樓103會議室,柯俊雄立法委員為《泰緬地區華裔難民權益促進會籌備處》召開「泰緬無國籍難民 無根!絕路?」記者會。
- Oct 26 Fri 2007 13:01
勇者無懼
最近比較專注在寫[一路走來],比較少提我們目前的計畫與進展,是不是因此而讓同學覺得沮喪或沒有希望了,因此而有一些消極的反應出現.我雖然在[祈福會]上有做說明,但不是所有同學都有參加,口頭說明稍一不留意也會錯過內容.為了安住大家的心,我把目前的進展做個說明,讓大家知道我們目前努力的方向及重點,雖然可能會像前三個月的計畫一般無效或不適用,但我們不會因此而被打倒,依然持續在努力當中,而且在錯誤的經歷中尋找可能正確的出路,勝算當然越來越大,只不過戰士增加的數量極為有限,打戰光憑3/5小兵就想得勝利,那小兵可能必須是具有神力的曾参才行了.
老天眷顧,立法院裡面目前已知的助理裡有兩位分別來自泰北及緬甸.來自泰北的張富庭還是第二批得到身分證的學長,對無國籍的狀況知之甚詳,也會全力協助推動修法或其他協助性工作.另一位來自緬甸的楊嬌豔學姊,在立法院的工作時間已經超過7年,能力強,反應快,經驗足外,聽美萍說,她自稱也是透過[入出國及移民法]第十六條第二項取得台灣身分證的.這兩位學長姐我們目前都保持著密切的聯繫,研究本案的可行性解決方案,法扶會則有吳君婷及謝幸伶兩位律師外,還有法規研究員蘇宜士在做協助,另外長期關心我們的賴芳玉律師也表態在必要時會協助我們的修法推動工作.